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58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《禅宗大德悟道因缘》大明僧宝禅师悟道因缘

[复制链接]

1222

主题

1456

帖子

6597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597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0-10-21 23:16:3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《禅宗大德悟道因缘》大明僧宝禅师悟道因缘

磁州(今河北境内)大明僧宝禅师,青州普照一辨禅师之法嗣。僧宝禅师出家后,即投青州普照一辨禅师座下参学。
一日,僧宝禅师入室参礼一辨禅师,问道:“离四句绝百非,请师直指西来意?”
一辨禅师道:“昨日有人恁么问,被打出去也。”
僧宝禅师道:“今日又如何?”
一辨禅师道:“你得恁么不识痛痒!”
僧宝禅师便礼拜。
一辨禅师道:“可惜许,棒折也。”
僧宝禅师一听,身上汗如雨下,忽然猛省。
僧宝禅师后住磁州大明寺,开法接众。
一日,上堂,有僧问:“如何是转功就位?”
[功就是用,位就是体。功位的关系,也就是体用的关系。]
僧宝禅师道:“用尽铁锄头,放下卧清风”。
那僧又问:“如何是转位就功?”
僧宝禅师道:“不居无影谷,曳杖入烟村。”
[无影谷喻体,不居无影谷,就是不沉空滞寂,曳杖入烟村喻用。]
那僧问:“如何是功位齐彰?”
僧宝禅师道:“掌上擎日月,运照自无私。”
那僧又问:“如何是功位俱隐?”
僧宝禅师道:“石人同木女,相邀入海中。”
关于见性之事,僧宝禅师曾经在一次上堂的时候,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——
“若论此事,如人作针线,针针相似。忽见人来,不觉失却针,只见线。这边寻也不见,那边寻也不见。却自曰:‘近处尚不见,远处那里得来?’多时寻不得,心烦不好,昏闷打睡,拽衣就枕。方枕时,蓦然一箚(同“扎”),曰:‘原来只在这里!”  参禅用功开悟,其过程与这个比喻颇为相似。用功须针针相续,打成一片。等到功夫成熟了,一个外在的因缘,将能所用的一时打却,那个时候,如处虚空,无处把捉,心大不安,不敢承担。这时一念回光,发现自己的脚原本就踏在地上,始信从前功夫皆是错用。虽然如是,若不经过一番苦寻,又如何信得此语!
转载自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Comsenz Inc.  

GMT+8, 2025-5-12 11:42 , Processed in 0.55371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